玉衡論點:歷次《刑法修正案》及《刑法》中涉及證券犯罪內容的述評
來源:云南天樞玉衡
發布時間:2021-01-20
瀏覽次數:1208
證券期貨市場涉及面廣,牽動的利益巨大,因此一直是各類犯罪的高發區。因此各國刑法對涉及證券期貨犯罪的個人和單位,均有很多法條明確其罪罰。中國人大也多次通過頒布《刑法》和《刑法修正案》的方式,不斷出臺打擊證券期貨犯罪。天樞玉衡總結如下:
2020年12月26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加重了對欺詐發行、嚴重財務造假和中介人員提供虛假證明的罪罰;但自2021年3月1日才施行。
此前,2009年9月28日通過并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對內幕信息知情人進行內幕交易犯罪的適用范圍擴大到所有證券從業人員。
2006年6月29日通過并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六)》則新設了董監高與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1999年12月25日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一)》對單位和個人擅設證券機構、內幕交易、編造和傳播虛假信息、操縱證券市場、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明確了罪罰。
目前中國《刑法》中涉及證券犯罪及其相應處罰的主要是第160條欺詐發行罪、第161條財務造假罪、第169條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第174條擅設證券期貨機構罪、第180條內幕交易罪、第181條編造傳播虛假證券信息罪、第182條操縱證券市場罪、第225條非法經營證券期貨罪和第229條中介人員提供虛假證明罪。
將刑法第一百六十條修改為:“在招股說明書、認股書、公司、企業債券募集辦法等發行文件中隱瞞重要事實或者編造重大虛假內容,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存托憑證或者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后果特別嚴重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實施前款行為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非法募集資金金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一倍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后果特別嚴重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非法募集資金金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一倍以下罰金。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非法募集資金金額百分之二十以上一倍以下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將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條修改為:“依法負有信息披露義務的公司、企業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或者對依法應當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規定披露,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前款規定的公司、企業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實施或者組織、指使實施前款行為的,或者隱瞞相關事項導致前款規定的情形發生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犯前款罪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是單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將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修改為:“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保薦、安全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一)提供與證券發行相關的虛假的資產評估、會計、審計、法律服務、保薦等證明文件,情節特別嚴重的;
“(二)提供與重大資產交易相關的虛假的資產評估、會計、審計等證明文件,情節特別嚴重的;
“(三)在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工程、項目中提供虛假的安全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等證明文件,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
“有前款行為,同時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一款規定的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出具的證明文件有重大失實,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span>
將刑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修改為:“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或者非法獲取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在涉及證券的發行,證券、期貨交易或者其他對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尚未公開前,買入或者賣出該證券,或者從事與該內幕信息有關的期貨交易,或者泄露該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從事上述交易活動,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以及有關監管部門或者行業協會的工作人員,利用因職務便利獲取的內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開的信息,違反規定,從事與該信息相關的證券、期貨交易活動,或者明示、暗示他人從事相關交易活動,情節嚴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span>
在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后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六十九條之一:“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背對公司的忠實義務,利用職務便利,操縱上市公司從事下列行為之一,
“(一)無償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提供資金、商品、服務或者其他資產的;
“(二)以明顯不公平的條件,提供或者接受資金、商品、服務或者其他資產的;
“(三)向明顯不具有清償能力的單位或者個人提供資金、商品、服務或者其他資產的;
“(四)為明顯不具有清償能力的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擔保,或者無正當理由為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擔保的;
“(五)無正當理由放棄債權、承擔債務的;
“(六)采用其他方式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犯前款罪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是單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將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條修改為:
“有下列情形之一,操縱證券、期貨市場,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一)單獨或者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股或者持倉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
(二)與他人串通,以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進行證券、期貨交易,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
(三)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證券交易,或者以自己為交易對象,自買自賣期貨合約,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
(四)以其他方法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的。”
將刑法第一百七十四條修改為:“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擅自設立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偽造、變造、轉讓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準文件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span>
將刑法第一百八十條修改為:“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或者非法獲取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在涉及證券的發行,證券、期貨交易或者其他對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尚未公開前,買入或者賣出該證券,或者從事與該內幕信息有關的期貨交易,或者泄露該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內幕信息、知情人員的范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span>
將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修改為:“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期貨交易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的從業人員,證券業協會、期貨業協會或者證券期貨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故意提供虛假信息或者偽造、變造、銷毀交易記錄,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期貨合約,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將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條修改為:“有下列情形之一,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者轉嫁風險,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一)單獨或者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股或者持倉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的;
(二)與他人串通,以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進行證券、期貨交易,或者相互買賣并不持有的證券,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
(三)以自己為交易對象,進行不轉移證券所有權的自買自賣,或者以自己為交易對象,自買自賣期貨合約,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
(四)以其他方法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的。“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span>
法律的生命在于執行!刑法修正案(十一)提高了欺詐發行的處罰標準,對欺詐發行不但可以最高判5年以上,對財務造假最高可以判5-10年,而且“并處罰金”意味著終結了以往最高罰60萬元的可笑法條,對組織實施欺詐發行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處募集資金20%-100%的罰金也很有震懾力;對中介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最高判5-10年并處無上限罰金、對中介人員嚴重不負責任造成所出具文件有重大失實并造成嚴重后果的也要最高判處3年并處無上限罰金;這些都是證券市場期待已久的,但關鍵是執行,也就是證監會如何查處并移交司法、公安機關如何偵辦執行、檢察機關如何起訴、人民法院如何判決!
從以往《刑法》及《刑法修正案(一)、(六)、(八)》的實際執行情況看,還是存在著“嚴格立法、普遍違法、選擇執法”的情況,很多欺詐發行、財務造假、內幕交易、實際控制人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編造和傳播虛假證券信息、操縱證券價格的刑事犯罪僅僅被證監會處于行政處罰就輕輕放過,而沒有被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而且被查處的是少數,更多的還是逍遙法外。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這次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十一)》里面,對欺詐發行,也設定了“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對財務造假,也設定了“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實際上,大家看以往的刑法修正案中涉及證券犯罪為啥并沒有被追究刑責,原因就是入罪的先決條件往往都是“情節嚴重的”和“情節特別嚴重的”。
天樞玉衡期待也相信只要社會各方面更加重視和關注證券犯罪的危害,這些情況都會得到逐步得到改變的。
0871-63190078